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医药卫生正文

2016年药品消费将达1.2万亿美元 全球药品市场将复苏反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08 浏览次数:109
  全球医药市场经历了若干年的缓慢增长之后,有望复苏反弹。近日,记者从IMS医疗健康信息学院(以下简称“IMS学院”)获悉,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率将从2012年预期的3%~4%上升至2016年的5%~7%,2016年全球药品消费支出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不过,在复苏反弹过程中,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冷热不均,品牌药将出现增长滞缓,小分子仿制药和生物制药则迎来极大的发展空间。
  
  增长率将达3%~6%
  
  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年药品消费支出为9650亿美元。IMS学院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药物使用——2016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受新兴医药市场销量增加,以及发达国家药物消费额提升的驱动,2016年全球年药品消费支出将增至1.2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
  
  此外,随着2012年“重磅炸弹”级药品专利到期高峰的到来,以及支付方成本控制行为的不断增加,品牌药物的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将受到制约,预计到2016年其增长率将降至0~3%。成熟市场将于今年迎来药品消费有可能不到1%(或30亿美元)的最低增长率。不过,在此后的2014~2016年期间,全球药品年增加将反弹至180亿美元~200亿美元。
  
  全球卫生体系均致力于解决宏观经济压力和医疗普及率与成效的需求增长,因此未来5年,药品将在医疗服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IMS学院执行院长Murray Aitken说,“2016年全球药品支出将超万亿美元的预估,释放出市场复苏反弹的信号,但也反映出全球医疗健康消费面临的巨大挑战。”
  
  两大市场冷热不均
  
  不过,在出现反弹的同时,全球药品消费市场依旧呈现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局面。报告指出,2011~2016年,发达国家药品消费增长将出现滞缓,而新兴市场药品消费支出则将翻倍增长。
  
  数据显示,在2011~2016年的5年间,发达国家药品消费总额将增加600亿美元~700亿美元,而此前的2006~2011年的5年间,发达国家医药消费总额增加值达1040亿美元。尽管专利到期的药品数量为历史上最多,但随着一些新药的陆续问世,以及2014年《平价医疗法案》(ACA)实施带来的药品在患者中普及率大大增加,未来5年内,美国药品消费支出仍将增加350亿美元~450亿美元,保持着1%~4%的年平均增长率;在欧洲,由于大规模的财政紧缩计划和医疗健康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药品消费增长率将维持在-1%~2%的范围;而日本则由于预期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实施两年期降价政策,其医药市场在2016年以前预计将以1%~4%的速度增长,略低于过去5年。
  
  而新兴医药市场年度药品支出将有望从去年的1940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450亿美元~3750亿美元(或人均支出91美元)。报告认为,这种增长趋势得益于民众收入的增加、药品成本的持续走低,以及政府采取的提高治疗普及率等系列措施。仿制药和其他产品(包括非处方药、诊断产品和非治疗产品),将为增长贡献约83%的份额。
  
  品牌药增长滞缓
  
  到2016年,品牌药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低谷。报告预测,品牌药品市场将从2011年的5960亿美元,上升至6150亿美元~6450亿美元,其年增长率将下降到0~3%。在成熟市场,受产品专利过期、支付方成本控制以及大众对新上市药品理性消费等影响,5年内品牌药物的增长将仅为100亿美元。但小分子仿制药、生物制药将迎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报告指出,预计2011~2016年,全球仿制药费用将由2420亿美元上升到4000亿美元~4300亿美元,其主要驱动因素是新兴医药市场的扩张和发达国家逐渐转向使用仿制药。由于专利到期对各国卫生体系节省费用的作用非常有限,欧洲各国的政策鼓励患者更多地使用仿制药,并降低对这些产品的医疗费用补助。
  
  预计在未来5年内新分子实体(NMEs)的全球上市情况将呈现反弹,从现在起到2016年,每年将有32个~37个NMEs推向市场。2011~2016年,估计将有160个~185个NMEs上市,而2007~2011年推出的NMEs为142个。可延长患者生命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创新治疗方法将被用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以及众多癌症和罕见病。对全球重点疾病(如疟疾、肺结核和被忽视的疾病)的治疗预计会得到改善,但治疗差距仍将存在。
  
  在重要临床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预计到2016年,生物制药产品将占全球药品费用总支出的17%左右。未来5年内,全球费用支出最大的前10个药物中,有7个属于生物制药产品。由于在许多国家,生物制药产品依旧受到专利或市场排他权的保护,因此将生物仿制药作为原研生物制药产品的低成本替代品的做法仍会受到限制。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