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工艺品正文

旧时捻条画如何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5 浏览次数:71
旧时捻条画如何创新   “我对深圳的感情很深。能够在阔别这座城市10年之后,重新回来办展览,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昨日下午,著名画家、“非遗”捻条画大师吴建堂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10月1日至10日,“吴建堂捻条画深圳画展”将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贵宾厅展出。该展览由中国国画院、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联合主办,将展出吴建堂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捻条画作品共96幅。
  
  捻条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画种,被誉为“中国一绝”。近年来,吴建堂也在不断地创新捻条画艺术,旨在继续将其发扬光大。谈及自己的创作感受,吴建堂向记者这样概括:“我崇尚的是‘三美’——粗犷美、零乱美、随和美。”
  
  用“捻条”代替毛笔
  
  何为捻条画?吴建堂介绍,最早的捻条画,是由其父亲、著名画家吴道悲创造的。吴道悲是与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齐名的国画大师,被称为“中国才子画家”。1935年,吴道悲在战乱逃荒中丢失了毛笔,急于写生眼底河山,“因祸得福”而偶然发明了捻条画,就是以经特殊处理、制作后的纸页折叠成各式“捻条”代替毛笔蘸墨蘸色所作的国画。
  
  多年以来,这种有着洒脱、激放、斑驳、朴拙的视觉刺激的捻条画,是绘画领域发掘出的另一种艺术哲理和艺术理论的表现形式,也丰富了国画艺术的宝库。1940年,徐悲鸿还特别题赞捻条画为“怪笔神功,独特无双”。
  
  吴建堂告诉记者,他自4岁起随父亲学习绘画,幸受父亲的画友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师的指教。多年来,他在继承其父创始捻条画的基础上,也对捻条画进行了继承与大胆创新。1999年,吴建堂的捻条画《双鱼图》获得第五届国际书画展美术金牌奖,并受到关山月大师的当面赞赏。
  
  如今,吴建堂已成为中国捻条画研创院院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画家、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并于2009年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他经过数十年的苦心造诣,不断地开拓和发展捻条画,甚至还发明了捻条油画,深受国内外艺术家的赞叹。
  
  “捻条”工具简化为6种
  
  谈及对捻条画的创新,吴建堂说,他在选裁、用纸、表现手法以及‘捻条’的制作上,都以精、新、奇、异和特有的个性进行了新的创造。“我父亲创作的捻条画,包含了各种题材,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都有。而我则在此基础上,注重开拓有特色题材。”吴建堂介绍,他经过多年的探索,找到了一种特产于其家乡的鱼类——江团鱼。这种鱼的鱼吻呈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鱼口呈新月形,唇肥厚,整体外形很独特。
  
  “选中这种鱼之后,我就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开创捻条画崭新的艺术形式。”吴建堂说,最早画江团鱼的时候,他常常潜进20多公尺深的水里,就是为了近距离观察这种鱼,其中有好几次还差点溺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并获得大奖的《双鱼图》,就是他不断尝试和探索的成果。
  
  对于“捻条”这种工具,吴建堂也有所创新。“原本我父亲制作的捻条有34种,具有不同的粗细、硬软特质。父亲绘画的时候,常常把这些‘捻条’展开,就像一把扇子。”吴建堂认为,如此多种类的“捻条”并不利于绘画的实际运用,因为常常会把“捻条”弄乱了,反而‘很难找到合适的那种’。于是,吴建堂把“捻条”的种类简化为6种,不仅使用的时候方便挑选,而且对各种捻条的功能有了更加明确的区分。
  
  捻条油画带着笔墨意趣
  
  如今,吴建堂长居北京。虽然已是75岁高龄,但他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除了以鱼为题材之外,他还主攻兰草题材,偶尔也画老虎、山水等题材。此外,他创作的捻条油画《山晨之歌》、《翠醉天地》、《旭曦瑰色》等作品,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把国画的笔墨意趣、灵气韵律贯穿于中,聚显着粗犷、豁达、浩然、苍莽的和谐美及音韵美。
  
  吴建堂说,他至今仍在不断地改进捻条画的表现形式,使作品承载着凝重、斑驳、深重、苍劲的艺术风格,并带有“朴拙之趣”,以及苦涩而厚重的“逆扬之味”。
  
  吴建堂告诉记者,他对深圳颇有情结,曾于1999年至2002年在深圳居住了4年,且于2001年在深圳举办过捻条画的个人作品展。此次重新在深圳举办的吴建堂个人画展,既有他创作于二十年前的作品,也有创作于近几年的新作。“希望此次在深圳的展览,能够让深圳的画家和艺术爱好者们喜欢,这也是我不断地在捻条画的绘画技艺上推陈出新的动力。”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