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医药卫生正文

血液制品行业进入快速上升期 紧缺过后应防过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4 浏览次数:93
  生意社2月28日讯 持续了几年的临床血液制品紧俏、短缺的状况如今正在逐步缓解,2月2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教授、血液制品领域资深专家刘文芳对今年以及今后血液制品的市场供应情况给出了让人放心的答案——随着进口量和国产数量的同时大量增加,血液制品尤其是临床使用量最大的白蛋白的市场紧缺状况已经扭转,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已处于快速上升期。

  紧缺缓解

  血浆蛋白制品主要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分离、纯化技术或生物工程技术制备而成,是一种有生物活性的特殊药品,在医疗急救、抢救生命和某些特定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刘文芳介绍,目前全球人源性血浆蛋白制品的市场销售额超过69亿美元,该市场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欧洲,特别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我国市场的驱动力则主要源于白蛋白和血浆来源的VIII因子浓缩物。2004年前后,在我国血液制品市场,白蛋白的比重曾一度达到80%。这是因为,我国是最早开发和生产白蛋白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还是一个肝炎大国,重症肝炎患者需要补充大量白蛋白。而我国血液制品市场紧缺,主要就是白蛋白供应不足。

  我国血液制品批签发的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白蛋白的市场容量约为1300万瓶,其中进口约650万瓶,国产和进口基本各占一半。

  华东医药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白蛋白市场供给每年的增长率都在30%左右,2010年市场供应量已经达到2004年前后全国的供应量,但是随着新农合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人血白蛋白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国家在2004年对开展单采血浆站进行整顿,2006年对单采血浆站产权进行改制,实行血浆站归血液制品企业一对一管理等规范市场的措施,使国内血浆原料数量急剧减少,一些规模小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退出了市场。但同时,国内规范企业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供应量又没有跟上。据了解,国内企业的血浆利用度不高。一般来说,1吨血浆能分离出2700瓶白蛋白(每瓶10克)、1400瓶丙球蛋白、800瓶凝血因子等至少6个产品。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只能分离出2~3种产品,能分离出6个品种以上的优势企业很少。

  为缓解血液制品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国家从2009年开始对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实施零关税制度,并从2007年6月开始对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实行批签发,2008年1月1日起,对所有上市销售的血液制品实行批签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